凯发k8国际

凯发k8国际

一、競賽目的

創新設計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995年起,浙江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大学生機械設計競賽。大学生機械設計競賽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注重团队精神、提倡探究性的学习。競賽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綜合設計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工程實踐的訓練;提高學生針對實際需求,通過創新思維,進行機械設計和工藝制作等實際工作能力。

二、競賽內容

競賽選題爲運用機械工程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設計生産機械、服務機械、新概念機械等多種類型(形式)的機電、裝置或産品,每屆競賽的題目不同,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參賽者根據題目要求,通過設計任務書制訂、原理方案設計、原理樣機試制,現場樣機展示與問辯等環節完成競賽內容。

三、競賽形式

1.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自行組隊參賽,每隊不超過3人。

2.每年秋学期,向全校同学公布当年機械設計競賽的主题、内容和要求。

3.小组根据機械設計競賽题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1-2個月)完成方案設計以及初步的技術設計。

4.專家委員會對學生提交的設計方案進行評審,評審內容包括以下4方面:(1)設計方案的功能原理可行性;(2)在現有技術、時間、制作費用等條件下,該功能原理的可實施性;(3)設計構思的創新性、新穎性;(4)設計方案的綜合評價。

5.專家委員會評出若幹方案合理、構思新穎、創新性強的設計方案,由教務處提供經費進入實物樣機試制階段。

6.學生在對設計方案進行技術設計(裝配圖、零件圖)的基礎上,在規定的時間內(3-4個月),進行零部件的采購、選用和加工,並獨立完成實物樣機的裝配和調試。

7.專家委員會對實物樣機進行評審,經過演示、答辯,評選出各等級獲獎作品。

四、往屆競賽回顧

11995年 第一届

主題:擦洗機與搬運機

內容:(1)開發新型擦除黑板上粉筆字迹的機具。(2)開發能同時擦洗玻璃雙面的機具。3)開發能爬梯省力的搬運機具。

作品展示:


2、1996第二屆

主題:郵戳機與自行車存放機

內容:(1)開發能在信封上自動打印郵戳的機具。(2)開發立面存放自行車的機具。

作品展示:

  

 

3、1997第三屆

主題:CPM微型手指康複器

內容:設計一手指康複器,能實現連續被動運動治療,即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可以幫助手創傷病人在術後通過及時迫使其創傷部位進行必要運動,達到較好恢複原有功能的作用。

作品展示:

 

 

4、1998第四屆

主題:多功能护理病床

內容:設計一多功能護理病床,盡可能滿足病人的各種需要,使住院病人能實現必要的生活自理,如坐臥的變換、側身等,從而達到預防感染褥瘡、減輕痛苦和提供方便的目的。

作品展示:

  


5、1999第五屆

主題:多功能病人运送车

內容:設計一種多功能病人運送小車,盡可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和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除了能實現運送病人的基本功能外,還要求能平穩地把病人從病床或手術台轉移到車上,從車上轉移到病床或手術台上的主要功能,並且具備足夠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作品展示:

  


6、2000第六屆

主題:自行车与配钥匙机

內容:(1)水陸兩用自行車。要求能夠在陸地上騎行,在水中騎行或劃行,在水中有舵的功能,以實現轉彎。(2)十字鑰匙配制機,用于十字芯鑰匙的配制。要求通過一次裝夾後,自動完成十字鑰匙四個齒面齒形的加工,所設計的配制機應能適應各種規格尺寸的十字芯鑰匙。

作品展示:

  


72001第七屆

主題:爬楼梯机器车

內容:所設計制作的機器車能實現上樓梯、下樓梯和在平地上行進。

作品展示:

  

 

8、2002第八屆

主題:攀高运物

內容:設計一攀高機械裝置,該裝置能將地面的物品運送至豎立直杆的上端,並將物品放入位于豎立直杆上端的圓環狀藍筐中。所投物品爲乒乓球。機械裝置從地面倉庫中通過自動或人工的方式獲取乒乓球,然後將其運送到規定的高度,投入圓環狀藍筐中,記錄單位時間內運球次數和投入乒乓球的個數。

作品展示:

  

 

92003第九屆

主題:仿生机械创新设计

內容:(1)仿生寵物設計(如:機器狗、機器蟹、機器龜等)。(2)仿生行走機構設計(如:仿駝蹄的沙漠行駛車輛、仿蛇的遊動機構、仿尺蠖的蠕動機構、仿昆蟲的多足機構、仿魚遊動的半轉機構等)。(3)擬人機構設計(如:兩足機器人、靈巧手設計等)。(4)仿生結構設計(如:壁虎吸盤、人工肌肉、人工皮膚等)。(5)任意一項借鑒生物的功能、原理、結構或材料而進行的機械創新設計。

作品展示:

  


10、2004第十屆

主題:特种机器人设计

內容:(1)微細管道機器人設計。(2)爬管機器人設計。(3)爬壁機器人設計。(4)足式行走機器人設計。

作品展示:

  

 

11、2005第十一屆

主題:人类健康与机械

內容:(1)健身機械。(2)康複機械。(3)助殘機械。(4)運動訓練機械。(5)醫用機械。

作品展示:

  


12、2006第十二屆

主題:绿色设计

內容:(1)用于環境保護的機械裝置。(2)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或處理的機械裝置、環衛機械。(3)太陽能、風能、潮汐等自然能源利用的機械裝置。(4)具備綠色特征的各類機械産品。

作品展示:

  

 

13、2007第十三屆

主題:绿色与环境

內容:(1)環保機械。(2)環衛機械。(3)廚衛機械。

作品展示:

  

 

142008第十四屆

主題:创新设计让生活更安全、更美好

內容:(1)高層建築、公共建築發生意外災難時的機械逃生裝置。(2)生活、學習、旅行中發生意外時的施救工具、機械裝置。(3)爲老年人或兒童日常生活設計的安全裝置。(4)爲殘疾人生活、學習、旅行而設計的安全裝置。

作品展示:

  

 

15、2009第十五屆

主題:珍爱生命,奉献社会

內容:(1)救援或破障用途的機械産品。(2)逃生或避難用途的機械産品。

作品展示:

  

 

16、2010第十六屆

主題:灵巧?便利

內容:(1)靈巧機械手設計,要求設計一種可以抓取不同形狀輕小物體的機械手。(2)自動窗簾傳動機構設計,要求設計一種新型窗簾傳動機構。

作品展示:

  

 

172011第十七屆

主題: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

內容:(1)家庭用機械,對家庭或宿舍內物品進行清潔、整理、儲存和維護用機械。(2)休閑娛樂機械,機械玩具或在家庭、校園、社區內設置的健康益智的生活、娛樂機械。

作品展示:

  

 

18、2012第十八屆

主題:创新

內容:(1)小型或微型的仿生跳躍機器人創新設計。(2)寵物定時、定量喂食器創新設計(用于主人外出旅行,寵物貓、狗的飼養)。(3)智能衣櫃創新設計。

作品展示:

  


19、2013第十九屆

主題:幻·梦课堂

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参赛学生们可根据对日?翁媒萄榭龅墓鄄,或根据对未来若干年以后课堂教學環境和状态的设想,设计并制作出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机械装置。

作品展示:

  

 

20、2014第二十屆

主題:学以致用、机器换人

內容:爲“以提高勞動生産效率和提升傳統産業爲目的,涵蓋生産生活、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機械創新設計與制作”。希望參賽同學學以致用,根據實習、社會實踐以及對生産、生活環境和狀態的觀察和了解,針對某一實際社會需求,設計並制作出能夠提高勞動生産效率的機械新裝置。

作品展示:

  

 

21、2015第二十一屆

主題:学以致用、创新创造

內容:(1)錢幣分類、清點、整理機械裝置的創新設計。(2)不同材質、形狀和尺寸商品的包裝機械裝置創新設計。(3)快遞員用商品載運及助力機械裝置。

作品展示:

  

 

22、2016第二十二屆

主題:以人为本、创新创造

內容:(1)康複機械設計。(2)助殘機械設計。(3)娛樂機械設計。(4)能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機械産品設計開發。

作品展示:

  

 

23、2017第二十三屆

主題:关注民生、美好家园

內容:(1)解決城市小區中家庭用車停車難問題的小型停車機械裝置的設計與制作。(2)輔助人工采摘包括蘋果、柑桔、草莓等水果的小型機械裝置或工具的設計與制作。

作品展示:

  


24、2018第二十四屆

主題:智慧养老、情暖夕阳

內容:以居家養老和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爲目的,從室內外生活、休閑(含娛樂)、閱讀(含視聽)、鍛煉(健身養生)、出行(包括上下樓梯)、購物等方面入手,對現有老年人生活的觀察,設計並制作出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機械裝置。

作品展示:


25、2019第二十五屆

主題:智慧家居、幸福家庭

內容:以居家養老和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爲目的,設計與制作(1)幫助老年人獨自活動起居的機械裝置;(2)現代智能家居的機械裝置。

作品展示:

 

26、2020第二十六屆

主題:抓取自如,创新机械手设计

內容:(1)用于醫院、超市、公共服務(圖書館、辦事大廳)、家庭等環境中小件物品抓取的機器手。(2)基于3D打印的低成本兒童義肢。(3)柔性機器手。

作品展示:

 

27、2021第二十七屆

主題:自然?和谐

內容:(1)模仿自然界動物的運動形態、功能特點的機械産品(簡稱仿生機械)。(2)用于修複自然生態的機械裝置,包括防風固沙、植被修複和淨化海洋汙染物的機械裝置(簡稱生態修複機械)。

作品展示:

  

 

28、2022第二十八屆

主題:攀爬?超越

內容:設計一款“爬壁機械”,根據壁面材質與工作環境的不同,合理搭配設計機械結構的吸附方式、移動方式以及主體結構;基于仿真計算,驗證爬壁吸附結構與連接件機構的強度與可靠性;通過完成實物模型的開發,能夠實現産品在垂直壁面上的自由移動。

作品展示: